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牙套日记(6, 完)

在2014年2月13日这样一个213的日子里,843天的牙套生涯毫无准备的结束了!

本是接近尾声的一次复诊,到了医院因为前面的病人而多等候了半小时。医生先是问要不要打磨门牙把它们修整得小一些,又问要不要在舌侧挂钉最后调整一下牙缝。本着已经折腾够了的心态一一回绝。医生mm很不好意思的说,那今天岂不是让你白跑一趟?要不,今天咱们就把牙套摘了取模吧?

接下来的3分钟,她的钳子在每个托槽上轻巧的一夹,伴我两年多的牙套就挥手告别了。然后是抛光和取模,交了剩余的费用,明天下午去拿保持器即可。

回到公司公布消息,包括老板在内的一干人等似乎比我还要兴奋,问说此刻要吃点什么来庆祝。但这两年多,该吃的吃,似乎也没有受到太多阻碍,食欲上的解脱感便也没那么强烈。心里只是多了一些舒适,比如说话和笑的时候不再会被钢丝阻挡到嘴唇的运动,刷牙可以畅通无阻,也可以用牙线了。

曾经以为会是浓墨重彩的一天,原来只是如此轻描淡写。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牙套日记(5)

距离日记(4)已经略去若干复诊不表。今天的复诊原定要开始关缝了,但是下面牙齿仍然太过上翘,还得再等一个月把它们往牙床里压。下次去就会换上最粗的钢丝,把拔牙空出来的缝隙彻底关上了。

至于智齿,医生念叨着该去拔掉了。鉴于它依然安然无恙,还是幻想着能通过更细心的清洁工作来维持和平局面。再拖拖吧。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牙套日记(4)

补1月3日的。

今天把最后3个牙的托槽也贴上了。其中一个下牙托槽在咬合时会被上牙咬到,所以牙医mm在后排牙齿上糊了2坨口香糖一样的东西,凝固之后像石膏一样坚硬,于是……前排牙齿完全咬合不上了,失去了切割食物的功能……情非得已的时候只能把下巴尽量往前伸,才能让4颗门牙咬合。据说几周之后这两坨东西会慢慢被咬碎消失,厚度逐渐减小,严重怀疑中。

已经快3个月了,拔牙留下的缝还如台湾海峡一样宽,神马时候能愈合啊……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牙套日记(3)

今天也不是个什么特殊日子,距离第一次牙套调整有10天了,距离下一次还有18天。

回想起来,刚戴上的几天果然酸软无力,好几次吃饭到一半就想放弃,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想嚼了。神奇的是,就在绝望的抵达台北的那天晚上,第一次奔赴夜市的当口,突然发现牙不酸了,于是开心的大吃3天。之后,包括第一次调整之后,除了门牙外,其余时候进食毫无压力。

此外,戴上牙套后刷牙的困难反而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口腔清洁。每餐饭后刷牙,每次刷足5分钟,并且第一次洗牙。要保持一口健康的牙其实是个大工程。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牙套日记(2)

1024,在这么一个值得纪念的吉日里,俺正式戴上了牙套。

早上8点冒着小雨赶到医院,8:30开始到10:20,张着嘴任凭医生折腾,贴上了满嘴的陶瓷片,串上了两根铁丝。考虑到后天要去台湾大吃大喝,这次没怎么加力,但还是挺磨嘴的,坐等破洞+溃疡。

回到公司吃了根香蕉,果不其然就挂了满嘴渣子,看来今后要随身带水随时漱口了 囧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牙套日记(1)

怨念着戴牙套已经有年头了。本科时想戴,苦于没有收入,又不想问家里要钱;在加拿大赚了点儿小钱,想戴,看到五六千刀的费用底气不足。现在终于过上牙套费用和工资相比能够负担的日子,虽然一把年纪了,还是下定决心开始这项大工程。点儿同学总是笑得没心没肺,站她旁边不能拖后腿。

9月15日,预约了同济附属口腔医院的专家号,让刘月华大夫检查了一会儿,取模、照x-ray。

9月29日,复诊,定了方案,确定得拔4颗牙,4颗智齿先取保候审,暂时不拔。治疗+牙套费用12k,用陶瓷的再加3k,出乎意料的便宜。

10月9日,跟老板申请了WFH,拔牙。怎知道今天算周日,同济只有急诊,还好十院就在隔壁。两颗牙不到20秒就被扯了下来,1分钟后晕乎乎的走出诊室,咬着棉花坐了半小时,缓过来之后戴上口罩回来了。还好,说话不漏风,外观不明显,只是吃饭的时候往外掉米粒儿。周四再去拔掉右边两颗,预定下周二戴套。这样在去台湾之前好歹能观察适应几天,争取在那能吃得动牛肉面。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菲先生

十个思想实验(zz)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要数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7.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5.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4.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3.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2.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1. 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2010.06.30

坚持一周三练的计划整两个月,还没找到地方称体重,不知道增了多少,倒是有几件衣服显紧了,磨得难受。力量上,卧推的重量增加了差不多一倍,硬拉的负荷也快跟不上了,可能又得买那没有技术含量又奇贵无比的铁片。总之,有正向发展的趋势。原计划7月开始一周4练,鉴于最近时间不太够用,还是往后推推吧。

正事方面,喘着气追着thesis的进度,好几天晚上闭眼前在编程,早晨醒来脸都没洗又继续写,仿佛回到本科做大作业的时代。

(ft,发现自己写不出不是废话的东西了,不写了。)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YAMAHA C40

下午去抱回了我的第三把吉他,开始转向古典琴。尼龙琴弦按着真是轻松,间距很宽,音色丰富了很多。找了卡尔卡西的教程来,严肃认真的练。

陪我两年的民谣琴Steven

6年前从海淀图书城楼下吭哧吭哧背回来的那把初恋琴现在估计还静静躺在Shao的衣柜里吧……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2010.06.14

CodeBlocks里的代码一点点的长,Eclipse里的代码一点点的长,Dreamweaver里的代码一点点的长,身上的肉一点点的长(hopefully)。可惜没有进度条,不能看到一个实打实跳动的百分数。

It’s the presence of instant feedback that makes video games so attractive, but sadly the real world lacks in it. That’s why so many people give up on their own lives.